主题: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第四个发展十年国际发展战略
通过日期 联合国大会1990年12月21日通过
原始文本 查看
一、 序言
1. 我们作为联合国的会员国,通过下列《国际发展战略》,同时指定199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为“联合国第四个发展十年”。大会在载于第S-18/3号决议附件的宣言所达成的全球协商一致意见为这个战略提供了基础。我们个别和集体作出保证,为实施这项战略采取必要措施。
2. 《联合国第三个发展十年国际发展战略》的目的和目标,大部分没有实现。由于世界经济出现出乎意料的不利发展情况,预计增长的根据已化为乌有。1980年代最初几年,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出现衰退,尽管1983年这些国家恢复增长,其余几年也一直缓慢增长,而且几乎没有通货膨胀,但是,这段时期的国际收支和财政非常不平衡,失业率也较高。在东欧各国,结构变革的需要日趋明显,增长率已经缓慢下来,到1980年代末,产生了彻底的经济和政治变化。在1980年代的后半期,世界贸易恢复到比较快速的增长。不过,就发展中国家来说,这十年期间的外部经济环境的普遍特点是:资源流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利率上涨,市场壁垒增加。在1980年代期间,发展中国家的总增长,年均为3%,人均为1%。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这些国家的总增长平均为5.5%,人均则为3%。
3. 尽管如此,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一些最大的和最穷的国家,仍然能够保持较快的增长和变革速率。不过,对大多数其他国家来说,这十年是增长率下降,生活水平降低和越来越穷的十年。1982年爆发的债务危机使商业银行发放的净贷款几乎停止。由于利率上涨,贸易条件恶化,负债国的还债能力进一步减弱;负债国的资金转移净额是个负数。因此,1981-1990年期间,有还债困难的发展中国家的总增长仅达1.5%。1980年代十年期间,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差距业已扩大。这十年期间也出现了伤财害事的政治紧张和冲突,还有破坏财务的天灾人祸。
4. 为了使1990年代成为发展十年,必须改变这种无法令人满意的进展和绩效记录,不过,联合国系统各组织的预测一致指出,如果政策没有重大改变,今后十年同前十年就不会有很大分别。虽然估计某些亚洲国家增长会比较迅速,但其他国家,尤其是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则会继续停滞不前。
5. 这样的前景充满危险。由于人口增加、年青的劳动大军日益扩大、教育普及导致期望高升,加上通讯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结构正在受到强大的压力。除非发展的速度和性质取得决定性的改善,使这些压力得以缓解,否则,经济紧张以及政治和社会动荡便会蔓延,不但在一国国境之内,而且也会波及国外,可能影响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198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情况停滞或恶化,绝对贫穷日益普遍,营养和粮食安全、工作机会和教育、保健和婴儿死亡率、住房和卫生方面的条件每况愈下。许多国家的生活水平和社会服务受到侵蚀,因而政治骚乱日益增加。
6. 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很快变得非常密切,已远远超过贸易和金融关关。资金、人口、观念在世界各地的流动日益开放,已成为强大的趋势。在过去十年期间,暴力、社会动乱、恐怖主义已日渐普遍。冲突和动荡导致难民流动和国际移徙,造成接受国内的边境管制、接纳入境、吸收同化方面的问题、非法贩运毒品使富国的贫穷问题和社会问题同那些传统作物已不能保证生活来源的生产国的问题纠缠在一起。环境威胁和传染病,往往祸及全球。这些问题和其他有关问题,只会由于经济的紧张压力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过程遇到挫折而更加严重。因此,整个国际社会,不论富国穷国,都迫切需要确保1990年代成为全世界真正取得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十年。
7. 根据继续推行目前的政策这一点推论,1990年代的前景能够改变,也必须改变。恢复和加速发展过程,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大力推动世界贸易和投资,能够促进世界经济的实力与稳定。它们已经在发达国家市场上占了很大份额。在国际上已经出现影响深远的发展情况,从而为扭转1980年代的趋势创造了新的机会。国际紧张局势的缓解是全球裁减军费、降低国家经济所受压力、调动更多资源在全世界反贫穷的好机会。意识形态冲突的息微正在改善所有各级的合作气氛。但成功的发展并无四海皆准的处方。不过,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及对于公私部门、个人和公司、民主权利和自由对发展过程的可能作用,各种见解日趋一致。
8. 由于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后果以及环境问题同发展过程和发展不足之间的相互作用,又由于日益察觉到发展中国家的挫折和紧张可能威胁各国的安全,推动全球合作的动力很强。估计1990年代欧洲与北美洲将分别进一步一体化,这样有可能加强主要的经济体及其支助全球经济增长的能力,但必须对外部世界保持开放才行。东欧的经济调整和结构改革及其加入世界经济,有助于加强和搞活世界贸易。发展中国家间更加密切的合作与一体化,也为加强发展过程的活力提供了机会。同样重要的是,科技与全球通讯方面的迅速进展正在为提高生产力、结构改革和加速发展开拓新的前景。
9. 这些改变本身并不能担保目前的趋势一定会扭转,也不能保证新的十年的发展经验会明显地异于1980年代。如果不抓住机会,许多发展中国家就会有日益被排挤在世界经济边缘的危险,就会有不那么重视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目标的发展事业的危险。不过,这些改变为决策过程、政策拟订工作和足以扭转1980年代经验的手段提供了新的环境。这些改变为编制和落实一项旨在解放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经济中的重大发展潜力的国际发展战略提供了机会。
10. 各会员国在大会第S-18/3号决议附件所载的对于国际合作,特别是恢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宣言中作出承诺,它们将努力采取一切必要步骤,扭转1980年代的不利趋势,应付1990年代的挑战,跨入更富生产力的十年,同时认识到,这种行动应该考虑到每一个国家促进本国发展的责任,并且应该符合各国的能力及其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和1980年代一样,目前无法估计的事件肯定会对今后十年产生影响。这项战略是灵活的,主要是设法根据今后仍将有效的国家和国际行动原则,就各种问题和挑战,行动和承诺,阐述大家的共识。
11. 各国必须修改本国政策,促进公开交流,灵活顺应不断变化的世界经济。有效的国家政策对所有国家实现无通货膨胀的持续经济增长具有关键作用。这种政策应支持投资,支持有效地调动和分配资源,以便实现持久增长。
12. 各会员国在这种背景之下,就下列联合国第四个发展十年的目的和目标,达成协议。
二、 目的和目标
13. 《战略》的主要宗旨是确保1990年代成为发展中国家加速发展和巩固国际合作的十年。在这个十年中,应可看到发展中国家人的境况大幅度改善,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差距也应缩小。世界社会应该在这十年中找到满足其需要但又不会使环境恶化的方法。《战略》也应有重要的社会和政治目标。这十年的发展应促使所有人不分男女参与经济和政治生活,保护文化特性,确保人人有必要的生存手段。各国有责任根据其具体国情和条件制定本国促进发展的经济政策,每一个国家都要对所有其公民的生活和福利负责。《战略》应协助提供一种环境,支持各地逐步实行以赞同和尊重人权和社会与经济权利为基础的政治制度以及保护所有公民的司法制度。
14. 为实现这些基本宗旨,需要达成六项相互有关的目标。这些目标是:
(a) 加快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步伐;
(b) 推行照顾社会需要、大量减少赤贫、促进发展和利用人力资源和技能、既无害环境又可以持续的发展进程;
(c) 改善国际货币、金融和贸易制度,以支持发展进程;
(d) 使世界经济有强健而稳定的环境,在国家和国际上实行健全的宏观经济管理;
(e) 坚决加强国际发展合作;
(f) 特别努力解决最不发达国家即发展中国家中最弱国家的问题。
15. 这些目的和目标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它们要求所有国家作出认真、坚定的努力。发展中国家本身责无旁贷,必须大力调动人民的潜力,促进其经济现代化和多样化,并为本国订立发展事业所依据的宏伟目标:技术和管理技能、工业和农业能力和有效的政府服务。在政治自由、尊重人权、正义和公平的环境下,开发人力资源、提倡公司精神和发明创造积极应用科学和技术,都是对增长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都是有实际意义的。《战略》突出了若干特别优先领域:消除贫困和饥饿、人力资源和体制发展、人口、环境和粮食及农业。为追求这些领域的目的,需要采取坚决和有力的行动,需要实行使迅速经济增长和社会目标相辅相成的发展方式。
16. 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努力很容易受到不利的外部环境的阻挠、象1980年代许多国家发生的情况那样,如果突然发生外部震荡,其国民生产和外来收入即大量减少,它们就会受到挫折。所有国家都处于国际经济环境中,但是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没有完全融入,极容易受到国际经济不稳定的伤害。许多国家困惑于外债问题,面临外来资金流入减少,贸易条件急剧恶化、市场壁垒重重的困境。工业化国家负有重大责任,因为它们对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经济的运作具有影响,而且是国际合作促进发展的伙伴。国际组织系统也负有重大责任,应扩大和履行其促进发展的任务。发展中国家只能在稳定地进步的世界经济中兴旺起来;反过来说,只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进步得到保障,世界经济方能有安定繁荣的未来。
17. 《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的不仅是增长率的稍微增加。必须使发展中国家能够逐步创造所需要的资源以确保为迅速扩大的劳动力安排生产就业,解决饥饿、疾病和愚昧问题,提高生活水平。必须扭转1980年代的不利趋势,为推行真正变革的发展创造条件,为不光是使不断增长的人口徘徊于饥荒边缘的发展创造条件。现在是超越调整适应1980年代的震荡,为发展的新浪潮奠基的时候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必须在这十年间显著加速。增长目标将因国而异。对1980年代增长不错的几个国家来说,目标是巩固所取得的进步,确保持续发展。对许多增长中断的国家来说,首先需要回到扩展的道路上来,使经济增长不仅能追上而且要大大超过人口增长。在十年的后半期,应该奠定较高增长率的基础。根据一些国家的经验,7%左右的持续增长率就能提供促进真正经济变革的必要条件,可使生产性就业迅速增加,又能消除贫穷,提供保护环境所需要的资源。
18. 发展中国家较高的增长率将反映出若干经济部门的进展,反映出追求社会及其他目标的进展。虽然战略不准备制订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所应达成的全面而相互关联的部门性目标,其中的许多构成部分已由联合国系统的各个部分负责处理。除别的以外,这些构成部分包括就业与保健、妇女与儿童、工业与技术、农业及粮食、人口、教育与文化、住房和住区、电信、包括航运在内的运输以及环境。各国政府已商定了须取得重大成就的部门战略和计划。经验证明,将这种宏伟而可行的指标转化为国家和国际努力的目标,对制定政策重点和监测进展很有助益。这些目标也可以提醒人们,依靠有力的政治承诺和专注努力,在十年期间可以取得何种进展。
19. 《战略》不能光看当前的困难,要看远一些。十年时间不长,不足以创造奇迹,但是真正地发展十年会使下一个世纪之前的世界大不相同。严重的发展问题仍将继续存在,但是最近将许多发展中国家搞得衰弱不堪的僵局将被打破。它们的生活水平将会上升而非下降,年轻一代将能找到职业而不致为生存而疲于奔命,贫穷和饥饿也将减少而非继续增加。恢复投资将为下一个世纪的增长奠定基础,发展中国家人民将能利用自己的力量和才能,创造自己的前途。整个世界将比目前趋势继续下去的图景更加安全,更加繁荣。下一个十年的发展如果再失败的话,那就是为天下大乱吹起前奏曲了。
叁、政策与措施
20. 支持和实现《战略》所需的政策和措施,必须反映其目的和目标的紧迫性。它们必须以加速增长为目的,要注意到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别优先问题,并必须响应特殊的状况,包括最不发达国家的特殊状况。在每个领域都有一些必须由发展中国家自己在全国范围内采取的重要政策和措施。发达国家在国际合作促进发展的范围内也要采取一些同样重要的政策和措施。整个国际社会也必须加强支持世界经济和发展进程健全运作的体制。因此,《战略》对于所有国家都有实际意义,它们必须在自己能力和责任的范围内为其目标的实现作出最大努力。《战略》并不需要任何国家作无偿的牺牲。为了达成目标,必须投入公共资源,这种投资是为一个更好的未来世界的投资,同今日的国防预算相比,这些投资是非常微小的。
A. 振兴发展
1. 经济政策框架、外债、发展资金、国际贸易、商品
21. 振兴和促进发展需要有能动的、提供支助的国际经济环境,需要有国家一级的坚定政策。若缺少这些条件,发展就会受挫。因此,1990年代所需的政策和措施必须照顾到这两方面。提供支助的外在经济环境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全球经济缺乏动力,不稳定,而且变化莫测,发展的进程就不会生气蓬勃。如果发展中国家受到外债的沉重拖累,如果发展资金不足,如果商品进入市场收到各种壁垒限制,如果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价格和贸易条件仍受压抑,发展的进程也不会生气蓬勃。在1980年代,上述每一项的记录基本上都是不好的,必须加以扭转。因此,为创造一个能够大力支助1990年代国家发展努力的国际环境所需的政策和措施,是《战略》的重要部分,各国的发展政策也应如此。现将其主要内容阐述如下。
经济政策框架
22. 1990年代这十年期间发展的突飞猛进,只能在国家和国际的全盘经济政策的支助框架内发生。世界经济健全的宏观经济管理是极为重要的。各大工业国家的政策主要决定了国际经济环境,它们具有特殊的责任,要创造一个能够促成发展的稳定和可预测的国际经济环境。1980年代不利于发展的环境,部分是十年初期采取牺牲增长的反通货膨胀的限制性政策的结果。各大工业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经济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国家应当以能够造福其他国家的方式,继续努力促进持续增长减少不平衡。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应当充分照顾到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及其关心的问题。应当作出努力,增进旨在纠正现有外部和财政失衡现象,促进无通货膨胀的持续增长、降低实际利率、并使汇率更为稳定、市场更易进入的多边监督的效力。
23. 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及其关心的问题。1980年代,发展中国家受到实际利率增加和关键汇率经常波动的严重影响。
24.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框架有助于创造促进发展的国家环境,其中要考虑到每个国家的目标、优先事项和特殊环境。但是,加速发展必须在若干战线上艰苦努力才能。必须确定旨在增加国内储蓄和提高投资,以及增进投资利润的政策。国家政策必须成功地遏止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压力往往造成对发展具破坏作用的不利的经济和社会结果。这就需要执行货币和财政纪律,促进价格稳定和对外平衡,维持切实可行的汇率,避免一再将货币贬值,因此货币贬值往往对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稳定和贸易条件造成不利的后果。
25. 国家政策也必须动员发展中国家内部所有的潜在能力和动力,促进资源分配方面的效率,利用转变中的全球经济环境所提供的贸易、投资和科技进步的机会。公共部门在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须清除由于官僚效率低、行政部门负荷过重、过度控制、以及公共公司忽视市场情况对进展所造成的障碍。在国家目标的范围内,政策环境应鼓励私营部门作出创造性贡献,鼓励公司精神与发明创造,促进人民参与各级的发展进程。应当让市场力量和实事求是的定价办法有机会运作,使之成为增进资源分配方面的效率和健全性的手段。国家政策框架也应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充分利用国际贸易和外国投资的机会,并促进它们彼此间的合作。国家政策框架的功效和灵活性可以在改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制的背景下获得提高。在可以容许降低军事支出从而可以将节省下来的资源用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上述情况将获得加强。
外债
26. 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如果不能及早持久解决外债问题,就不可能振兴发展,在这方面必须考虑到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外债负担是一个大问题。这些国家偿债付息的负担已严重限制了它们加速增长和摆脱贫困的能力,并导致进口、投资和消费的减缩。外债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停滞的主要因素,发展中国家已有大量资源净转移到发达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缺乏推动发展所需要的资源。1990年代的发展不应当收到国际债务问题长期无法解决的阻碍。因此,在1990年代之初,我们就应当继续迫切注意为这些问题谋求持久的、广泛的解决。在十年的头几年,必须找出创新的解决办法和宽减债务的办法。
27. 最近提出的减少债务本息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减轻债务的倡议和措施应予广泛实施。减轻债务的措施的目的应当是促使发展中国家恢复其强有力的增长和发展,同时应当解决发展中债务国一切类型的双边负债问题。对于那些身负重债的发展中国家,包括那些主要是欠下官方债权人或多边机构重债的发展中国家,应当认真考虑这样能够继续地为这些国家制定一个朝向增长的解决债务问题的办法。
28. 解决债务问题是债务国和债权国、商业银行和多边金融机构的共同责任。债务国应当继续努力,以便采取适当的国家经济政策,从而建立效率,恢复朝向持续增长的道路迈进。应当鼓励债权国继续审查其税收政策及其管理和会计实践,以方便进行降低商业债务和偿债额的活动。多边金融机构应继续支持减少债务和偿债额的一揽子办法,并根据既定的指导方针,灵活变通。债权国应当支持债务国朝向增长的政策,以便促进债务国恢复其增长和发展,并迅速重建其信誉。
29. 1990年9月3日至14日在巴黎召开的第二次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问题会议所通过的《巴黎宣言》和《1990年代支援最不发达国家的行动纲领》15中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外债问题的各项议定措施应当紧急和有力地执行。
30. 巴黎俱乐部不妨考虑加强谈判机制的灵活性,并审查1988年6月多伦多经济首脑会议作出的有关处理债务问题的倡议 范围,在这方面,除其他外,应当计及1990年7月休斯敦经济首脑会议通过的《经济宣言》。也应当继续采取措施以便减轻那些主要欠下官方债权人债务的低收入国家和低中收入国家的外债负担。也应认真考虑采取解决中收入国家官方外债问题的措施。
31. 发展中国家的外债包括欠下多边金融机构的债务。这些机构必须继续寻找一些能保障它们在金融市场的崇高地位的办法来减轻这类债务引起的负担,例如1989年开展的国际开发协会世界银行减少债务服务项目,向严重负债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提供债务减免。
32. 发展中国家的外债问题和全球经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利率上升、贸易条件下降、外部资源流入的所见、贸易的保护主义壁垒和世界经济增长缓慢会使偿债负担加重,这些因素的改善也会减轻偿债负担。要解决债务问题,避免将债务问题扩及尚能躲避其破坏作用的国家,就必须明显地改善国际环境,同时鼓励各国采取利用改善后的经济环境的适当国家政策。
外来发展资金
33. 获得充分的国内和国外资源是恢复发展的一项必要条件。发展中国家必须尽最大可能筹集国内资源和为达到这个目标执行确定的政策和措施。对于多数发展中国家,国内储蓄提供了较大部分用于投资的资源。
34. 然而,发展问题的特点是,穷国通过克制本来已经偏低的消费水平来增加储蓄的可能不大。因此,必须利用外来资源去帮补发展中国家的储蓄,以便将投资提高到适当经济增长所需的水平。
35. 此外,发展进程一般都依赖经济增长所需的进口货物和劳务的流动。假如出口收入赶不上进口需要,在没有外来资源流入补充的情况下,发展进程将受到打击。
36. 1980年代的外部经济环境并不利于外来资源向发展中国家的流动。商品价格不断下跌和保护主义趋势削减了许多国家的出口收入,而捐助国的援助预算压缩以及在1982年的债务危机之后商业银行想发展中国家发放的贷款净额罄尽,更妨碍了发展资金的流动。由于这样,发展中国家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降低了。到了1980年代中期,由于偿债付款的负担,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净转移总额变成负值。发展中国家因贸易条件恶化而遭到的损失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趋势。
37. 如果要加速发展,就必须在1990年代扭转这些趋势。如果外来资源的流动是从较穷的国家流入较富的国家而不是从较富的国家流入较穷的国家,发展速度剧增是不能想象的。这样会使国际社会核可的发展十年的概念变得毫无意义。大家对恢复发展的需要和对发展政策的优先事项达成了新的共识,这就要求国际社会作出新的承诺,增加发展资金的流动量,使达到实现这些议定目标所需的水平。
38. 减轻上文讨论的偿债负担,是扭转发展中国家外来资源流动方面的消极趋势的一项基本条件。可是,从官方双边援助、商业银行贷款、直接私人投资和多边金融机构等主要发展资金来源的资金流动,也必须显著的增加。总的算来,这些增加应当达到足以满足1990年代的发展资金需要。在可预见的未来——在这段时期内,预期不会有大量的商业信贷流动——单是恢复对发展中国家的净转移量从负值变为正值,就需要在1990年代的上半期大幅增加所有来源的官方贷款和赠款净额——这个净额在1980年代几乎保持不变,停留于350亿美元。
39. 东欧的经济改到及加入世界市场会产生对资源的大量新需求。这种国际分工的扩大对大家都有利,可是不应靠挪用发展中国家所需的资金流动来满足这种需要。
40. 官方发展援助必须仍然是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最贫穷和最不发达国家的优惠性援助的一个基本来源。很多捐助国的援助方案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这个水平在1990年代必须大量提高。官方发展援助平均只达到国际商定的占国民总产值0.7%这个指标的一半。捐助国应当在1990年代履行它们所作的承担,达到并超过这个指标,以及第二次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问题会议通过的为最不发达国家所订的指标。还要不断改善援助的质量以及援助的利用。从裁减军费腾出的任何资源以及工业国家的复苏都应当能够缓减援助国的预算困难,而大家对环境和世界贫穷的日益关注应当能够为发展合作提供新的机会。
41. 在1990年代还要探讨增加发展资金流动的新途径。这包括有一些建议提出将可能从裁军过程和减少军事开始腾出的部分资源用于发展,及通过适当的机制和方式,将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部分国际改支顺差回馈到发展中国家去。
42. 商业银行贷款在债务危机之后,已不再是发展资金的一项主要来源。然而,从解决债务问题的角度和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不是接受大量优惠性援助的发展中国家的需要角度来看,恢复这种贷款仍是需要的。增长的恢复和加速及全球经济环境的改善将有助于恢复对借款国信誉的信心,也有助于回收外逃资本。可是,也必须作出创新性的改变,制定一些能够帮助借款国预防偿债问题死灰复燃的贷款办法。
43. 一般不会创造债务的外国直接投资,作为一项发展资金来源,可以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国际贸易正在增长,市场正在扩大,科技发展正在开辟新机会的时候。跨国公司已经是技术转让、世界贸易和市场销售的渠道。只要符合本国的目标,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努力建立一个积极的投资环境和通过适当的投资法规。
44. 完全靠通过官方发展援助、商业银行贷款和直接外国私人投资的渠道来满足发展需要,是不大可能的。多边金融机构可以而且应当在1990年代在提供发展资金方面发挥中大作用。尽管曾作出努力扩充这些机构的资源使适应新需要,它们在1990年代还必需大大扩充。这些金融机构的资源跟不上世界经济的增长,特别是落后于世界资本市场。世界银行和一些区域开发银行,到1980年代后期,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净贷款不是微不足道就已是负值。应当使这些机构能够在发展中国家和国际资本市场之间充当它们本应担负的中介角色。使用资源的附带条件,必须切合实际,同时要符合保证受援国有效利用的需要。
45. 国际货币和金融制度在1990年代必须有所变化,必须响应不断变迁的世界的需要,因为全球合作现已是时代的要求。这个制度应当成为发展资金和国际流动资金日益重要的来源。它应当使汇率更加稳定和可以预测。发展中国家在对它们有重大影响的决策上,应当有更大的发言权。
国际贸易
46. 在1990年代这十年,要达成恢复发展的目标,就要在一般国际贸易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方面有非常支持发展的环境。国际贸易制度是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的支柱,应为所有国家的利益定立开放和公正的条件。要取得增长和发展,要解决发展中国家面对的迫切问题,就需要有根据非歧视的、明朗的原则建立的既开放又可信的多边贸易制度。如果出口市场受限制性壁垒的拘束,外向发展政策和出口为主的工业化就不能成功。在世界经济增长和活跃的环境中,国际贸易制度运作得最后,而国际贸易制度本身反过来还可促进这种环境。但在1990年代需要以具体的行动和措施来进一步加强。
47. 国际贸易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首先必须遏止和扭转因单边主义、双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导致的多边贸易制度崩溃的趋向,这种趋向在1980年代特别明显。贸易领域的国际组织应该加强,以发挥其作用,协助达成此一目标。反映世界经济的不断变化的许多新问题对国际贸易制度的演变很有关系。但要加强贸易制度,也需要解决目前的某些问题,其中有些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有关,而且对发展过程极其重要。
48. 在1990年代这十年加速发展,需要获得国际贸易领域的下列行动和措施的支持:
(a) 充分而有效地实施多边贸易谈判乌拉圭回合部长宣言 中对于终止和扭转保护主义的承诺。1980年代保护主义的趋势对世界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过程及实绩有不利的影响,1990年代不能继续这样下去。利用各种非关税壁垒的做法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b) 通过减少和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使贸易自由化持续地改进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市场输出的机会。发达国家根据不断变动的相对优势迅速做出结构上的调整,可便利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日益增长的出口能力找到市场出路。国际贸易制度的规则承认需要在乌拉圭回合部长宣言列举的其他原则的范围内,让发展中国家享受差别和优惠待遇。该制度的运作中必须反应这一需要;
(c) 热带产物和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物方面的贸易自由化。其中应包括停止加工初级产物的关税升级;
(d) 将纺织品贸易置于《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正常规则范围内;
(e) 逐步大幅减少对农业的支助和保护;
(f) 有效地实施和适当改进普遍优惠制,扩大产物范围,给予免税待遇和在使用普惠制方面遵守互惠和非歧视原则;
(g) 采取措施确保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贸易集团的形成不会妨碍世界贸易的增长并符合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规则。尤其需要确保这种发展不致为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带来更多障碍;
(h) 所有缔约方严格遵守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各项规则和原则。
49. 发展中国家应以符合其发展目标的方式设法使其贸易制度自由化,以改进其经济的效率和灵活性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参与。它们应当创造彼此之间的贸易机会,并促进更迅速的工业化,尤其是通过有效实施全球贸易优惠制度。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一体化有很大的潜力,1990年代应继续设法在它们当中建立有效的分区域和区域市场安排。
50. 多边贸易谈判乌拉圭回合的目的是加强国际间贸易制度,圆满和公平地结束这个回合对1990年代的进步极其重要。处理新问题时——到目前为止这些问题都属于该制度的规则范围以外——应照顾到发展方面和发展中国家建立本国能力方面的需要。1990年代中对于国际贸易制度所需进行的改善的对话和谈判应当继续和扩大。除了别的以外,对话应集中于公平兼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为确保能配合不断改变的国际贸易格局而对这个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和必须确保加强国际贸易与金融政策之间的协调。
商品
51.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是促进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商品价格和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收入水平下降是198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进程减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技术改变也对压抑某些商品长期的需求趋向起一些作用。但是世界经济的增长缓慢和不稳定以及供应始终很多的现象是极其重要的因素。1990年代商品出口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内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并将继续对其出口收入和生计产生关键的影响。对于这些国家,由于其商品部门和贸易条件仍然很弱,在这十年中要恢复发展将是困难的事,这要求供应一方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采取灵活的对策。因此,《战略》目标必须是改进商品市场的运作,使其更加透明,更加稳定和可以预测。目前仍可以若干方式改进国际商品政策。
52. 商品综合方案力求在商品共同基金的支助下,通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商品协定,改进商品市场的运作。在1980年代快速变化的世界经济中,这种协定的谈判和重新谈判显得非常困难,有些现存的协定也已失去效用。其后大多数商品市场都几乎没有什么持久的改进,都仍然迫切需要采取纠正行动。生产者与消费者间的商品协定,如能改进市场的稳定性、透明度和运作,反映长期市场趋势,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有利。1990年代应努力进行这一类协定的谈判或重新谈判。在这方面,设立共同基金第一窗户的具体目的就是要支助这类国际商品协定。
53. 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多样化及其多一点参与商品的加工、销售和分配是极为重要的。在这方面,应切实利用商品共同基金第二窗户,尤其是为了最不发达国家的技术援助,支助具体商品的横向和纵向多样化方案。多样化过程也应通过为初级和加工商品改进市场机会来加以支持。发展中国家间合作在商品的加工、运输和销售方面也可以发挥重大作用。
54. 补偿性资金融通是协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应付商品出口收入短缺的一个重要的手段。现有的补偿性资金融通办法,尤其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补偿和紧急贷款办法,应斟酌加强。
2.科学和技术、工业政策和措施、农业
55. 解决债务问题、充分资源流动和支持国际贸易及商品市场的环境等都是1990年代恢复发展的先决条件。但是,除非发展中国家改革其工业和农业部门使之现代化,并参与科技进步带来的进程,否则,持续加速的发展进程是不会出现的。有关这些领域的国家政策必须反应个别具体情况。许多问题具有战略意义,牵涉很广。现将这些问题列于后面各段,作为各国展开努力的方针,也作为国际发展合作有可能提供的所需要的支助的方针。实际上,所有这些努力领域都可让捐助国政府、多边贷款机构和国际机构的财政和技术支助发挥作用,都需要它们的支助,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也有各种可能性和需要。
科学和技术
56. 1990年代发展中国家能否恢复持续发展与它们有没有能力参与科技的迅速进步密切相关,近年来全球经济的特点是科技的迅速发展,这种趋势将仍然继续下去。在今天知识是经济进展的关键性决定因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知识差距日大,未来十年应制订政策和措施来予以弥补。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高度优先地提高本国能力和这方面的能力。
57. 要在科技迅速进步的形势下实现发展和现代化就必须建立和加强科学干部队伍,提高工作队伍的技能。发展中国家的计划和政策应当强调加强科技能力的政策和措施,并应为此目的专门拨出足够的资源。这种政策包括扩大和调整其教育制度,包括职业教育,以及建立科技研究及发展的能力。
58. 这一领域的政策和措施应能提高发展中国家利用外国的科技发展和按照当地条件予以修改应用的能力。这种政策还应当以促进能够提高生产力的传统技术为目标。
59. 如要建立发展中国家的科技能力,就必须由外国提供援助,包括帮助进行研究和发展、建立和加强科技领域的研究所、传播新技术和培训科学干部。不应歧视发展中国家通过商业途径取得用于发展的科学和技术。通过商业渠道进口技术,包括外国直接投资,是特别合适的,应当在适当的条件和情况下予以利用。此外,在根据减让性优惠条件取得和转让技术方面,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应该研究各种有效的办法,以便尽可能实现和增进这种技术的取用和转让。
60. 国际社会应当审查各种方法使知识产权制度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发展,并审查如何能更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对于技术转让国际行为守则的工作也应该完成。
61. 发展中国家间在发展科技方面的合作余地很宽广。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设立共同研究和培训机构及中心、推动技术研究和发展合办项目、彼此利用大家的设施进行科技教育和交流资讯等方法,互相帮助。科学和技术必须在发展中国家间、在全球、区域和分区域各级的合作计划中占显著的地位。
工业政策和措施
62. 加速工业化进程必须列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和在1990年代恢复发展的主要构成部分。鉴于农业作为增加就业和换取较多外汇收益的手段的作用有限,因此,工业化是持续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同时,发展中国家又可以通过工业化来利用科技进步带来的许多机会,也可以利用国际市场带来的各种机会。促进工业化的政策和措施必须是战略的重点。
63. 除了一些显著的例外,198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呆滞不前,这些国家的现有工业生产能力长期利用不足,还有缺乏维修、进口困难、技术过时等问题。有时候由于管理不善,使这些问题更为严重。对这些国家来说,整顿其工业部门和结束生产能力的利用不足将是优先目标。各国的工业化速度显然有差异,但对许多国家来说,特别是1980年代制造业倒退的国家,历史经验显示出必须以大幅度提高工业化速度为目标,例如提高到8%到10%。
64. 如要工业进步即需要进行与提高制造能力直接有关的投资。还要看是否能改善通讯、运输、电力、银行业和金融等部门的基本设施并予以现代化。又要看财政和货币方面是否有支持工业的政策框架。最后,还要看是否具有管理和技术能力,以及有没有经过培训的有效率的工作队伍。工业发展还一定要利用与经济结构其他部门的联系,尤其是与农业的联系;农业可以为工业增长提供原料和市场。发展中国家在1990年代寻求工业进步时必须把这些项目列为各种政策与措施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还有某些主要政策问题对工业化的迅速进展极关紧要,也许要制订新的方针。现在概述如下。
65. 其中一个问题与公共和私营部门的作用有关。过去有许多发展中国家急于加速工业化,但面对着脆弱和毫无经验的私营部门,便设法建立由政府机关拥有和经营的制造公司,让它们享有高度的保障。经验指出,这种办法可能有些局限,特别是行政能力有限的话。国营公司可能由于官僚墨守成规、没有效率、缺乏灵活性、缺乏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受到妨碍。许多国家的私营部门的力量已经有所增长,私营公司对促进工业化的蓬勃发展可以发挥重大作用。应当在各级鼓励创业精神,以便建立起各种工业。发展中、小型工业的潜力通常都很大,因而有助于扩大市区和农村的就业机会。在工业属公有的地方,应当采取措施,以增加其灵活性及其应变能力,从而提高其效率。
66. 另一个问题是供输出的工业生产与供国内市场和替代进口的生产之间的比较。创建供应国内市场的工业是可取的,因为它具有市场靠近、与其他部门建立联系和减少依赖别人的好处。但是进口替代工业的范围往往有限,市场规模细小时尤其如此。在这种情况下,过分以高度保护性壁垒支持的进口替代政策会带来成本高和效率低的结果。供出口的生产就是克服这些局限的手段。如果增加农产物出口的能力有限,则这种手段就变得极端重要了。它又是紧跟技术进步的手段,更是促进与世界市场密切结合的手段,因为要出口,就要讲求效率和竞争能力。
67. 要达到工业化的目标就必须扩大本国所有权,建立本国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但外国直接投资可以对工业化作出重大贡献。这种投资不但提供额外资源,而且也是获取现代技术、技能和市场的手段。发展中国家的规则和条例应当在促进双方利益的情况下鼓励外国直接投资。由于其他来源的外国资源流动受限制,因此外国直接投资对于增补这种资源流量就具有更大的重要性了。
68.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展和一般性的前瞻性发展与国际市场的开放性和非歧视性密切相关。实施国际贸易一节所列举的这一领域所需采取的措施,例如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采取促使发达国家进行结构调整的措施,是促进工业化战略的重要部分。
69. 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全球、区域和分区域三级展开合作也可以大大促进工业进步。1990年代促进工业化的政策和措施必须以助成发展中国家市场一体化、建立联合公司以及开展培训和技术进修方案等为目标。
农业
70. 在许多国家,农业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作用,因此仍是1990年代期间恢复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由于一些国家以来农产物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因此这方面的进展与实施上述加强国际商品贸易的措施有密切关系。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也需要满足国内市场生产的需要以提供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所需要的粮食和其他产物。因此,要加快发展,就要特别重视旨在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强粮食安全以及解决粮食自给自足的政策和措施。
71. 使传统耕作制度,有时是仅能维持生存的耕作制度过渡到现代化农业,应当是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内,现有土地所受压力已经很高,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所能取得的成就是有限的。在存在这种可能性的地方,可以采取措施通过灌溉和平整土地的方案来开拓新的耕地,但要避免诸如过度砍伐森林所带来的不利的环境后果。然而,农业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高现有耕地的生产力。鉴于目前的生产力和技术潜力之间经常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这方面的潜力是巨大的。
72. 提高农业生产和生产力所需要的政策和措施有若干重要组成部分,平均4%左右的粮食产量年增长率将大有助于增进粮食安全,并可支助农业工业的发展。但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没有一套可以普遍适用的政策。要想取得成功,经常需要克服一些关键的困难,对此国与国之间又存在很大差别。然而,根据下述考虑所制定的政策和措施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73. 要想发挥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潜力,农业人口必须具有为达到此目的所需要的知识、动机和手段。要增加农民的知识和技能,就要传播有关农业实践的技术和使用改良品种,还需要通过研究不断发展和修改利用农业技术。因此有效的推广工作和服务以及提高研究机构能力的措施两者非常重要。能否成功地采用较好的方法和技术,将使用较好的方法同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挂钩的奖励办法是关键的决定因素。价格刺激也非常重要,要从仅能维持生存的农业过渡到现代化农业尤应利用这种刺激。采取压低农产物价格的政策以保护或资助一般人民的生活费用往往起反作用。允许制定更能反映市场情况的现实价格的政策框架往往会有较好的成绩。这种政策框架还必须消除在销售、分配和储存方面导致零售价格和农场价格差距过大的各种缺点。
74. 农民还必须能够取得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手段。经济的土地单位和安全的租佃制度经常是农业进步的先决条件。其它条件还有灌溉设施和强大的运输、通信和电力基础设施,以及克服农村地区远离城市的其它各项服务。强大的农村银行和信贷网络,对于帮助农民取得各项投入和作出提高产量所需的投资,也是至关重要的。
75. 旨在提高农业生产的政策和措施必须考虑到农业同其他经济部门之间的联系。同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特别重要,因为工业是农业投入和农村人口消费品的来源,也是农产物需求的来源。设在农村地区的农用工业,既可以刺激农业生产,也可以为闲置劳动力提供就业的来源。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农民的生产力同教育和保健服务的范围和质量以及同农村人口的现有的住房情况,都有密切关系。
76. 提高妇女对农业进步的贡献的潜力经常很大。在多数发展中国家内,在积极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中以及在农业劳动力中,妇女都占重要部分。提高妇女生产力和使妇女更多地参与重要决定的政策和措施,有助于提高她们对农业生产的贡献,有助于增加她们的收入。实行农村自助的计划,动员劳动力促进社区发展的计划以及改进和维持农村基础设施的计划,对于推动农业进步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77. 还需要在国际一级采取若干步骤。资助对农业部门的投资和提供技术援助,应是双边和多边发展合作方案的组成部分。应保证发展中国家能以适当的费用取得生物技术和遗传工程等方面的先进成果。排除农业国际贸易方面的现有不正常情况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想达成这一个目标,就需要逐步大量减少包括国内制度、进入市场机会和出口补贴在内的农业支助和保护措施,以免较有效的生产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者蒙受重大损失。要特别重视乌拉圭回合在农业、热带产物和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物方面的成果和有效的后续活动,还要考虑到净进口粮食的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B. 发展的优先方面
78. 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是1990年代的一项基本目标。它是扩大发展中国家资源基础,因而也是促进经济、技术和社会变革的一项条件。但是经济发展本身并不能确保各种好处能够公平地分配,也不能确保物质环境能得到保护和改善。然而,如果贫困继续存在或加剧,并且忽视人的境况,那将加剧政治和社会的紧张,危害1990年代和以后的稳定。同样,如果环境受到更大的损害和退化,那将危害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基础和人民的福利,发展进程本身也将无法持久。因而,这项战略必须特别重视减轻贫困、开发人力资源和环境方面所需的政策和措施。还必须特别重视人口增长和消除饥馑等有关方面。在1990年代这十年,必须大大改善世界各地人的境况,在经济增长和人类福利之间建立互相促进的关系。实际上,加强这种关系的需要正是本战略的主题。这一主题不仅必须在各国的努力中得到反映,而且必须由国际社会通过提供财政和技术支持予以促进。
1.扫除贫穷和饥饿
79. 国际社会注意到发展中国家与贫穷有关的问题的严重性,同意应扫除贫穷是最优先的目标。对于如何达到这一目标的战略一出现普遍的共识,这是令人鼓舞的。
80. 扫除贫穷的目标要求在两个广阔的战线制订政策和措施。首先,它要求推行一种发展方式,使经济进步尽量广泛地普及各方而不过分地集中在少数几个地区和部门,或仅限于造福数目不多的人口群组。对于那些无法从这种经济进步中获得利益的贫穷和脆弱的人口来说,这也要求采取使这些群组直接获得利益的特别辅助方案和行动。
81. 通过生产性职业来创造就业和收入是扫除贫穷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由于无地可耕或缺少工作机会而得不到足够的收入乃是贫穷的主要根源。因此,大量提供就业的发展方案和过程乃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需要。凡是进行发展和采用技术的部门和地区都必须使发展和技术对就业产生重大的影响。当需要在农业、工业、建筑和服务部门的增长之间建立平衡时,这一点必须构成一个重要的考虑。通过复兴经济制度中的非正式部门和通过扩大自营职业活动来创造就业和收入也应当构成提高收入和扫除贫穷政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82. 发展过程即使是在一个广阔的战线上展开,也可能会忽视人口中某些很大的组群,特别是那些最贫穷和最脆弱的人口组群。因此,旨在直接增加这些人的实际收入的特别方案和措施,显然是必要的。这些措施可包括向最贫穷和无依无靠的人提供廉价津贴食物和其他必需品,以及收入支助。这些措施也可包括培训和动员劳工在当地从事自食其力的活动、从事社区发展和生产活动。这类方案在扫除贫穷的活动同生产活动之间建立了联系。在保健、教育和运输等领域提供廉价的设施,也是提高贫民实际收入的一种手段。减缓无家可归和住房条件恶劣情况的措施应当构成扫除贫穷方案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许多发展中国家无家可归者数目日增乃是人的境况日益恶化的一个严重表现,而“至2000年全球住房战略”3中所议定的改善人类住区的工作应当构成这个领域的关键努力的一部分。
83. 在贫穷的情况下,妇女和儿童是最易受损害的群组。扫除贫穷的政策和措施应当把注意力格外集中在他们的需要之上,并特别注意妇幼保健和营养。粮食安全也是反贫穷饥饿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需要对粮食生产和消费采取统筹兼顾的对策。
84. 以扫除贫穷为具体目标的政策和措施必须细心挑选人口中需要帮助的困苦群体为对象。那些为不太困苦的群组提供福利的普遍性补贴设施和服务通常成本都很高,对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有限资源构成非常沉重的负担。普遍性津贴可能使物价不正常,而且就粮食而言,可能对国内生产刺激产生不良的影响。
85. 发展中国家并不需要等待人均收入改变以后才来消除贫穷的各种极端表现,特别是饥饿和赤贫。一些人均收入低的发展中国家已经成功地在社会领域获得相当好的成绩。但就长期而言,经济增长在提高生活标准和消除贫穷方面是必要的。长期的停滞或低增长可能使社会领域内的初步成果无法持续下去。
86. 消除贫穷的战斗是所有国家的共同责任。扫除贫穷以及各项主要的人道主义和社会目标,例如提高发展质量、促使人人不分男女都能广泛参加、都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机会等目标,需要而且应当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支持。大幅度减少饥饿和营养不良是力所能及的。国际粮食援助已有超过应付紧急情况的能力。会员国应当落实已经达成的协议,应当竭尽全力在十年内完成下列四个目标:
(a) 消除饥馑并消除饥荒所引起的死亡;
(b) 大幅度减少儿童营养不良和死亡;
(c) 显著减少长期饥饿;
(d) 消灭重大的营养性疾病。
2.人力资源和机构发展
87. 人力资源发展与经济和技术变革之间的相互关系最为密切。人力资源开发,从广义上说,包含解放个人创造潜能和决定发展方式的各色各样活动。每一个国家都必须按照其本国优先次序、价值、传统和文化以及发展阶段,选择其处理人力资源和机构发展的方法。但是教育和保健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部分,应该给予特别注意。
88. 教育既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又是实现其他发展目标的必要条件。劳动力的教育技能大致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及其对精密新技术的适应力。若干发展中国家由于1980年代经济情况恶化而削减了教育开支的绝对值或相对值,结果造成教育素质下降。必须根据国情,注意教育制度的每一个方面。需要特别重视扫盲,包括扫除妇女文盲。国际社会已制订在十年中将成人文盲减半的目标。但是健全的初级教育和中级教育基础是根本要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都在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学龄人口增加较快,必须为增加较快的学龄人口制定这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事实上,在这个十年中为全民提供基本教育和促使学龄人口至少80%完成初级教育的目标是国际上公认的目标。这需要在财政和行政方面有充足的资本资金和流动资金,才能提供设备和教材以及征聘教员。同时必须保证扩大教育基础,不致引起质量下降,而且要以培训和留用教员的政策予以支持,初级教育和中级教育的内容也必须切合一国经济、社会和政治进步的需要。在采取行动以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范围内,必须确保普及教育世界会议通过的《普及教育世界宣言》 得到迅速执行。
89. 在全球科技环境迅速变化之中,知识对决定经济进步的作用日益重要。因此,提高和改造人民在科学、技术、创业和管理方面的能力,更加有新的迫切性。这就需要强调高级教育和发展培训技术干部的体制基础以及职业培训。也需要实施政策和奖励办法,使技术人员自愿留在本国。劳动队伍中所有各级人员的技能可能是1990年代及其后取得进展的关键。
90. 保健服务方面应该特别注意初级保健,预防慢性病和诸如卫生,安全饮水和营养等一般发展目标。这有助于缓解因人口增长,教育和社会变化造成更多人使用医疗系统所造成的压力。保健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必须特别注意妇女和儿童。国际社会已为这十年商定了若干指标。这些指标包括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减少三分之一或每1000名活产婴儿中70名死亡(以存活人数多者为准) ;五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情况减少一半;产妇死亡率减半。应该在设计方案时强调保健的民众参与和环境方面。同时应特别重视预防流行病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特有的其他地方疾病。此外,必须采取控制和预防艾滋病的紧急步骤。
91. 象在教育方面一样,保健政策和措施必须加强注意成立机构和培训各级的保健技术人员。同时又必须为鼓励技术干部留任创造条件。
92. 发展中国家间合作也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相互开放其最好的高等教育和培训中心而受益。它们也可以通过交换保健方面的教师和人员及分享经验而受惠。它们还可以通过联合开办和管理人力资源开发机构而受益,特别是在区域和分区一级。
93. 发达国家在促进人力资源和机构发展方面起重要作用。除了设备供应和使用以及课程编排方面的投资支助和技术援助之外,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提供技术干部的培训设施作出重大贡献。留学一向对发展中国家的培训工作起重要作用。但是从1990年代起,留学的作用可大为加强,原因是知识领域的迅速发展和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更大批的技术人员。同时,应该协助发展中国家建立其本国的培训和高等教育机构。随着发展取得进步,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自力更生。
94. 人权和人类发展本身就是目的。所有人力资源活动都是相辅相成的。教育和保健方案需要有细致的分析,需要有政策设计和有效的管理,联合国各机构的支持也应该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的相互关联性质,需要密切注意教育、保健、营养、住房、就业、儿童福利和提高妇女地位等方面的机构间协调。应当有促进老年人参加发展的方案。
3.人口
95. 人口方案必须与经济目标和战略相结合。在1990年代中,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加将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十年,即增加20%以上。这十年世界人口也会老年化。人口情况各国不同;但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将可减轻对社会状况、经济增长、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事实上,某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已开始下降。超过半数的发展中国家正在积极推行降低人口增长率的政策;此项工作已产生了重要的经验教训。妇女教育、妇幼保健的改善以及适合个别国家的社会文化环境的计划生育服务项目已证明是执行人口方案有效而成功的办法,应予继续推行并且加强。在1990年代,应大幅增加在人口领域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发展中国家也应加紧努力划拨足够的资源给人口方案。
4.环境
96. 目前环境所受的威胁是大家共同关切的问题。各国应按各自的能力和责任,并且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要,采取有效行动,保护和改善环境。发达国家是污染的主要来源,它们负有紧急采取适当措施的主要责任。为了处理环境素质下降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资源。应当探讨如何有效地使无害环境的技术的更容易取得,以及便利这种技术的转让,特别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其中包括以减让和优惠条件转让技术。
97. 大会1989年12月22日第44/228号决议为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制定了各项重要目标。必须设法实现这些目标。
四、特殊情况,包括最不发达国家的特殊情况
98. 二十年前,联合国通过了一些标准,据以确定哪些国家是发展中国家中经济上最弱的国家,哪些国家面临最难解决的结构问题。大家认识到这些被称为最不发达国家的国家需要国际社会采取特别支助措施,以设法改革它们的经济并改进它们持续发展的前景。1981年,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问题会议通过了一个《1980年代支援最不发达国家的新的实质性行动纲领》, 并在其中表示赞同若干项有关支援这些国家的发展进程的措施,其中包括规定各发达国家应该将其国民总产值的0.15%用于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减让性援助的指标。
99. 然而,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受1980年代的困难冲击最大的国家就是这些国家以及其他最贫穷、最脆弱的国家。依据原先通过的标准判断,属于“最不发达国家”类别的国家数目非但没有因为发展成功而有所减少,实际上反而有所增加,即从1972年的24国增至1990年的41国。国际社会为了支援最不发达国家而采取的各项措施不足以抵消影响到它们在1980年代的发展经验的不利因素。参照世界经济发展情况,这些国家有日益被排挤到边缘的危险,必须紧急设法避免此一危险。
100. 1990年9月在巴黎举行了第二次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问题会议。该会议强调了分担责任和加强伙伴关系、促进最不发达国家增长和发展,并呼吁最大发达国家及其发展伙伴互相承诺加强共同努力。该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15必需充分实施。已布置了各种主要的需求规定。该会议议定首先应该达到目前设定的官方发展援助指标。需要特别照顾最不发达国家,使它们有更多的出口品进入主要的市场。应该考虑增加提供补偿出口收入不足的资金。捐助国应采取必要措施,进一步免除最不发达国家的双边减让性债务。所有捐助国应优先执行1978年3月11日贸易和发展理事会第165(S-IX)号决议, 使官方发展援助的流动净额有利于接受国。巴黎俱乐部应该考虑按照既定的程序和准则,对所有的最不发达国家适用多伦多经济首脑会议议定的条件,并参照休斯敦首脑会议的公报审查多伦多任择办法。还应紧急研究进一步减轻债务的各项提议。会议请所有的金融机构,尤其是那些提供非减让性信贷的金融机构,认真考虑采取减轻最不发达国家欠它们的债务负担的各种措施。
101. 也应特别注意发展中内陆国家和发展中岛屿国家的特殊发展问题。需要采取各项措施以缓解它们的发展事业遇到的各项限制因素。之所以受限制,是因为它们面临特殊的运输和通讯问题,它们国内市场狭小以及它们极易受到环境损害和自然灾害的伤害。
102. 这些措施应该旨在降低这些国家进出海洋和进入世界市场的成本,改进过境运输设施的质量、效率和可靠性,促使它们的经济多样化。
五、联合国系统的作用
103. 联合国系统各机关、组织和机构在追求实现本战略的目的和目标方面负有特别责任。联合国系统在提请国际社会注意发展问题方面发挥过独特作用。通过其对国家发展问题和国际发展问题若干方面的研究,通过其对国家发展问题和国际发展问题若干方面的研究,通过它就重大问题召开的国际会议,通过它帮助谈判达成的谅解、公约和协议,其中一些具有法律性质和准法律性质,以及通过它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技术援助,它对发展领域的思想、政策和行动各方面作出了宝贵贡献。这种作用在1990年代不仅必须继续发挥,而且还须加强和扩大,各会员国对此应给予支持和鼓励。
104. 本战略的几乎每一个方面都在联合国系统各部门所关心的领域之内。在许多这类领域和部门,会员国已商定下一个十年的目标和指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和指标所需的行动。这些行动对于执行本战略至关重要。本战略还提供了准则,指导今后进一步制定政策和方案的工作以及如何为新行动寻求协议。联合国系统的各重大会议在头几年已经排定,并在本期间结束之后还会有其他会议。这些会议都是达成协议的重要时机,可以为实现战略的目标所需的行动和承担的义务规定更具体的内容。
105. 因此,联合国系统各机关,组织和机构在推动与本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有关的分析性工作方面、在促进和获取所需国际合作方面以及在提供技术援助方面,都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系统的工作应通过密切的机构间合作和协调以及通过有助于加强国际系统对发展的贡献的组织性措施,变得更加协调一致。本战略为这些目标提供一个初步的框架。应该参照这个目的,继续审查联合国系统的职能。所有各会员国都有责任使它更有绩效、更有效率。
106. 应鼓励联合国秘书长采取他认为合适的手段继续努力,促使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获得解决。在这方面,应考虑到所有的有关提议。此外,联合国系统的有关机构和机关应就乌拉圭多边谈判回合采取后续措施。
107. 世界经济日益相互依赖,诸如货币和金融、贸易和发展等各类问题之间的关联也日益紧密,因此迫切需要在国际一级协调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和管理。联合国应按照《宪章》内对于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职务的规定所设想的方式,在这个领域发挥作用。
六、审查和评价
108. 审查和评价过程应是国际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保证战略的有效执行。这项过程应有会员国各自在国家一级上进行。但是也需要在联合国系统内在全球、部门和区域各级上进行。这项过程应当是参照演变中的需要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政治动力的好机会。必须预期这十年中的情况条件将会以现在不能预见的方式变化,因此需要长期监测和定期审查,必要时对战略进行订正和修改。
109. 最近在海湾地区所发生的事件,将对许多国家当前的经济形势,产生各种形象,尤其是在能源和贸易平衡方面。鉴于情况还不稳定,目前还很难计算这些影响,但是,不断审查局势,以便确定在战略的范围内,是否需要采取新的措施,却是很重要的。
110. 联合国系统各机关、组织和机构将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为实现本战略的目的和目标,发挥重要的催化作用。
111. 继续不断进行监测的机制已经存在:联合国系统各机构和各区域委员会都印发年度报告,这些报告实际上在监测几乎每一个国际发展领域的进展情况。各国政府在各专门机构、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和大会里参加各种辩论。在这些辩论中,国际发展的进展情况都是一项主题。在这个意义上,审查和评价已经是联合国系统的程序的组成部分。
112. 尽管如此,还需要定期进行与整个战略的进展直接有关的审查和评价。审查和评价应每隔一年由大会通过经社理事会进行,大会和经社理事会应在它们各自的议程上列入一项对于本战略执行的情况的项目。秘书长应提出适当建议,以协助推动这项审查和评价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