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

2030年即将到来,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任务越发紧迫。要实现人人享有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大胆、创新的想法。显然,“一切照旧”的做法,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不会奏效,而且时间已经所剩无几。

数字化工具有加速人类进步的潜能,而未能接入网络的人群则最有可能掉队。只有实现连网,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当今数字化和知识社会的一部分。根据,全球有54亿人使用互联网。这意味着仍有26亿人处于未接入互联网的状态,无法利用数字创新或其潜在用途。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拥有者和数字缺失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因此,我们需要创新性的思维。这是发掘新可能性的关键,能够让个体和组织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创造性方案,推动可持续增长。

那么,特别是在数字鸿沟问题最严峻的国家和地区,数字创新如何支撑可持续发展呢?

数字创新可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上网,从而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转型。设计和开发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低成本技术和设备,将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世界各地已有许多以人为本的创新数字解决方案的实例。

社区的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实现宏伟的国家发展目标。

现在,在巴基斯坦的一个偏远乡村,得益于国际电联实施的,一名九年级的学生可以在线学习科学课程。谈到数字接入时,这名学生说:“我们从未有过这样的机会。”

另一个例子是国际电联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实施的,该项目利用数字信息对近视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开展近视预防工作。近视是导致视力受损的主要原因,到2030年,近视人群预计将达到33.6亿人。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农民兼教师的约瑟夫参加了国际电联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开办的课程。后来,他开办了一个电子市场,销售自己种植的作物姜黄。

在、和海地,国际电联和也发起了一个合作项目,旨在加强数字生态系统,并为妇女培养数字技能,增强妇女的经济权能。一位参加该项目的青年妇女告诉我:“你们让我的生意实现了数字化。现在,我都能参加纽约和开普敦的时装博览会了,生意也蒸蒸日上。”

国际电联和强化综合框架合作项目“科技为妇女提供经济机遇”的埃塞俄比亚青年受益人。Memory Studio

就数字创新鸿沟而言,技术变化的速度远超政策适应的速度,但国际电联致力于缩小数字创新鸿沟,并促进各国向繁荣和有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体转型。我们与193个成员国、1000多家作为国际电联部门成员的公司、科研组织和机构以及越来越多的利益攸关方合作,共同开展这项工作。合作镌刻在我们的基因中。

通过了,强调培育以技术为中心的创业精神和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对可持续数字发展的重要性。这个倡议对营造欣欣向荣的创业和数字创新环境至关重要,而数字创新环境有助于实现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

国际电联的工作重点是制定建议,为鼓励初创公司、数字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国家政策提供支持,也为能力建设研讨会和作为国际电联能力发展活动主要在线平台的提供支持。

我一直坚持不懈地推进这项重要任务,我深知创新创业不仅是国际电联成员国经济的支柱,也会为我们提供独一无二的机会,助力我们加速走向一个公平的数字化未来。

2023年1月,我就职国际电联电信发展局主任后推出的首批举措之一,就是发起了,这个联盟致力于弥合数字创新鸿沟,提高创新能力,创建和推广扩大数字创新规模的前瞻性方法。这标志着成员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适应数字环境快速变化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显着提升。

联盟承诺加强国际知识交流,促进数字创新领域的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联盟在全球成立了,为各国提供政策实验、研究和开放式技术创新的平台,助力各国创新增长,推动创业促进经济增长,激发创造力和培养人才。

为此,我们还成立了,由在数字创新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知名人士组成。他们以个人身份任职,提供战略指导、专业知识并开展宣传,从而帮助建设关键性的本地推动因素,促进数字化发展领域的创新和创业。

去年,我为国际电联设在印度新德里的全球创新中心揭幕,该中心是南亚地区的技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最佳创新实践的展示窗口。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国家,从而为加速数字化转型的提供了战略和建议,帮助各国政府更清楚地了解本国的数字生态系统以促进创新,并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使公民受益。

7月1-4日,我们将在乌干达举办的会外活动,该活动将为青年创新者提供一个展示创新解决方案和项目的独特机会。

5月17日是,今年的主题是“数字创新助力可持续发展”,强调必须将数字创新当作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举措。强调数字创新重要性的最佳时机就是现在。建设可持续的未来需要创新思维和行动,这在数字世界尤为重要。

2024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是探讨数字创新如何帮助所有人实现互联互通并带来可持续繁荣的绝佳机会。我们将以此为契机,重申我们的承诺,即确保人人享有普遍、有意义和可负担的互联互通,促使全球可持续数字化转型成为现实。

?

本文由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师生翻译?

?

《联合国纪事》不是官方记录。由联合国高级官员以及来自联合国系统外的杰出人才撰稿,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联合国官方观点。地图或文章中所涉界限、名称以及指名,并不代表被联合国官方认可或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