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历史显示,建造者总是能够在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和气候限制的同时,充分利用地方现有资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创造性地调整并升级住房结构。世界各地已经形成了建造“情境化”建筑的建筑文化,采取独特的建造方法,呼应特定的生活方式。但地方的建筑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尤其在与其他国家和文化相互碰撞时更是如此,在此过程中会引进新知识以及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巧。

地方建筑文化通常与一种传统社会所认可并重视的需求联系在一起,即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这一古老的诉求就是如今人们所谓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在世界各地都已有体现,已有众多良好范例。但由于全球化,这种地方性知识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并且像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和植物物种一样,它们面临着消失的危险。这不仅意味着文化多样性的减损以及有益于全人类、可供全球借鉴的相关科学知识的丧失,而且作为一种地方行动的基础,这种知识的丧失所产生的影响更大。

这种知识涉及众多领域:住区位置的选择、活动规划、土地和城市地区管理、建筑布局以及建造材料和组织。除此之外,它还包括风险预防和准备以及灾后重建的有趣方法。在脆弱或高风险地区,传统的技术解决方案和相关技能通常相对明确具体,所以更容易找到并投入应用。

因为全球化,大量有关建筑及建造领域的知识都消失了,就像地球上森林的迅速消减一样。虽然知识流失的过程更加悄无声息,但其造成的影响同样是毁灭性的。这一过程开始于二十世纪上半叶,建造方法开始工业化(主要涉及水泥的使用),教育趋于标准化,人们建立技术和职业院校以及工程学院来专门教授这些建造方法。

如今有两个世界同时存在,一个是“富人”的世界,一个是“穷人”的世界。富人有条件采用现代化的建筑,而穷人虽然还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但却迫于社会和媒体的压力而拙劣地模仿建造现代建筑,或采用劣质甚至危险的技术混合材料。2010年1月海地发生地震后,当地便显现了这一问题。当时海地的小型传统房屋抵御住了地震灾害,而大多数海地人民好不容易买到的粗制滥造的所谓“现代”建筑却难逃厄运,造成了很多伤亡。

尽管如此,国际建筑主流规范仍在世界各地造成相差无几的结果,而每一次灾难都在提醒我们这一事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传统建筑更加持久耐用,或者说至少这些建筑造成的伤亡人数相对较少。此外,传统建筑的修复也更加可行、简单且节约成本。所以,参与重建方案的专业人员应该可以从这些传统建筑模式中获得启发。

在1970年代,在埃及建筑师哈桑?法特稀 (Hassan Fathy) 的设计作品的影响下,一种新的意识开始形成。人们开始探索其他的居住模式,替代备受推崇但却十分昂贵的现代居住模式以及被误解为过时落伍的传统居住模式。这将在很长时间内停留在技术层面。如今是“适当技术”的时代,虽然“适当技术”已经创造出许多可喜的结果,但它在成本效益、再生产以及满足实际需要方面还存在不足。

虽然人们有了这种意识,但面对越来越多的灾难和来自媒体的压力,人们越来越多地支持重数量而轻质量的住房计划,尤其是当人们需要迅速做出选择时更是如此,因此常常导致所谓的“通用”或“现成”的解决办法。虽然这些解决办法可以满足短期需要,但事实证明,从中长期来看,这些办法的效果并不好,有时甚至产生相反的效果,这是因为这些办法会形成不恰当的标准和难以在更大范围实现的期望。

在过去的30年里,法国格勒诺布尔国立高等建筑学院的生土建筑研究中心与许多合作伙伴一道开展了与真实项目有关的实地研究,旨在更好地认识地方建筑文化的巨大潜能。该建筑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更好地诠释概念、抓住机会将解决办法付诸实践以及研究出合适的方法和策略。该建筑研究中心希望寻找到经验证有效的地方建筑体系及与建筑相关的知识、专门技术和组织方法,然后将其运用到新的项目和计划中。他们的目标是在不排除工业生产的同时,满足地方人民的需求和期望,并提供符合当地社会文化且经济上可行的解决办法。

一些已实施的项目明显突出了上述选择的适用性。在1980年代初期,科摩罗群岛的马约特岛上启动了一个住房计划。这一住房计划由马约特房地产公司实施,在此计划实施之前,有一项对于地方住区的民族学研究,提出了简单、适应性强的模式理念。当时,该住房计划帮助建造核心结构,然后由受益家庭利用自己的资源完成建设,包括建造围墙、安装厕所以及建设自给农业区域。在过去的30年里,通过这种模式建造的社会住房超过2万套。

最近,在2010年1月海地地震后,非政府组织米索尔基金会请求生土建筑研究中心协助完成一项在乡村和多山地区重建5000套基本住房单元的宏大项目。中心首先研究了当地由木材和当地材料建造但“尚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传统结构。研究分析发现,这样的建筑类型多样,根据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当地的经济活动等条件而有所不同,是否存在系统的可扩展核心也有所不同。然后,这些特点被运用于设计新的基本住房模式。在首批样板房建成后,当地人民对此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于是,建设项目便大规模启动。该项目由当地非政府组织负责实施,同时,当地称为“老板”的工匠们也通过名为“国家”的传统互助系统参与其中。该项目还运用了传统海地家庭装修方法。在阴暗灰色的混凝土建筑基础上,完工的新造房屋都采用了明亮、赏心悦目的色调,很符合海地所重视的文化。

这些项目表明,上述方法能够取得很好的结果,而且这些项目也是有用且可持续的投资。同时,国际规范框架正在持续发展。虽然将这种规范运用在脆弱环境中是出于良好的初衷,但这种规范常常造成社会排斥,以及传统建筑、生活方式和土地使用等本土特征的无法挽回的丧失。相反,地方建筑文化的潜能是巨大的,与实用且有审美价值、同时体现复原力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解决办法有关的研究领域,也具有无限的潜能。

同时,我们注意到一个有趣的事实:我们为传统建筑树立正面形象并呈现给曾经拥有此类建筑的人,可能实现飞跃的进展并得到广泛的复制。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必须基于传统建筑进行逆向设计。但是,因为缺少有关传统建筑实际性能的技术数据和信息,无法打消项目经理和管理部门的疑虑,所以很多项目无法开展。目前,我们正在对建筑进行深刻反思,因为我们往往是在进行了全球性的考虑过后,才发现地方建筑材料的主要价值元素,其中包括性能适中的材料,如泥土和竹子。尽管如此,一些传统建筑的确需要改进,技术性思考仍然十分重要。不过,通过推动地方工匠运用他们所掌握的解决办法并按相应的建筑成本参与项目,我们就能形成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有效运用于更多项目的改进措施,由此带来的好处最初可能是间接的,但最终会惠及最广大的人群。

因此,国家和国际机构亟需了解与地方建筑文化相关的各种问题。一些机构已经与生土建筑研究中心共同提出了“促进地方建筑文化以提高住房项目效率”的宣言。该倡议作为全球可持续住房网络的一部分,也得到了联合国人类居住规划署(人居署)的支持。人居署在巴基斯坦、刚果民主共和国和索马里所实施的一些项目也采用了这一倡议。这一概念还得到了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推广,而世界银行最近为新的“环境和社会框架”采纳了更加凸显文化性的方法。上述支持会推动其他组织采用这一概念,从而在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同时提高世界人民的生活条件。

为了进一步推动这个进程,生土建筑研究中心在其研究项目“建筑、环境和建设性文化实验室优秀项目”框架下与红十字会以及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合作,共同创建住房群组需要使用的参考资料,包括有关传统建筑的原则以及将此原则运用到重建方案中的可能性等基本信息。这样的工具很有用处,但在高风险国家开展深度调查会产生更多的效益,有可能促使这些国家采取更多的防御措施,从而减轻危险造成的伤害,并加强当地的复原能力。这些方法在面临风险的区域尤其有效,但同样也可用于住房改善项目,因为运用这些方法要了解地方社区的真实需求和期望,提供技术和资金上完全可行的解决办法,并满足社会认可的需求。如果社区能够自足,那么即便处于艰难处境中,它们也能够重获尊严和信心,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