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3日

2024年是国际家庭年(初设于1994年)设立叁十周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联合国经社部)包容性社会发展司一直在研究,包括技术变化、移徙、城市化、人口变化以及气候变化,分析这些趋势对家庭的影响,并提出以家庭为导向的应对政策。提出实现可持续城市化,为所有人提供负担得起的住房,这是建立家庭和家庭生活的基础,关乎所有家庭成员的健康与福祉。在此背景下,2022年5月15日国际家庭日的庆祝活动密切关注城市化,旨在让人们意识到城市包容性、安全性、韧性和可持续性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Challenges挑战

根据联合国经社部的报告,目前全球有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到2050年,全球将会有叁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更好的就业和教育前景以及更多的文化和娱乐活动,推动着人们向城市地区流动。然而,快速且不可持续的城市化,造成日益严重的城市贫困,对家庭和儿童的影响尤为严重。在极端情况下,。教育、粮食和卫生服务往往是家庭负担不起且无法获得的,特别是生活贫困或与老人或残疾人一起生活的人,其中大多数人在没有社会保障的非正规经济部门工作。尽管地方和国家层面做出了努力,但中低收入家庭获得负担得起的住房越来越难,且这一问题急剧加重。在全球范围内,。事实上,住房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商品,而不是一种人权。

解决方案:包括联合国采取行动和突出包容性社会发展司的作用

今年国际家庭日的庆祝活动提醒我们要齐心协力,密切关注可持续城市化,确保家庭负担得起体面的住房,并拥有能够促进代际互动的公共空间。家庭视角有助于为各年龄段居民设计城市并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且家庭确实需要获得适当住房、清洁饮用水、卫生设施、无污染的生活环境、公共交通、医疗、教育、文化、安全以及绿色和公共空间。

越南河内的一个城市贫民窟。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3%以上的越南人口和25%的世界人口(共近20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为1.25美元或以下,摄于2011年。联合国图片/Kibae Park

联合国系统支持造福全世界家庭的可持续城市发展。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人居署)正在努力缔造更美好的城市未来。人居署的任务是促进社会上和环境上可持续的人类住区发展,并为所有人提供适当住房。致力于协助会员国对可持续城市发展进行投资,通过合作实施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新城市议程》是一份以行动为导向的文件,旨在动员会员国和其他利益攸关方推动地方层面的可持续城市发展。该议程设想了参与式城市和人类住区,希望社区能够促进公民参与,并优先考虑建设对家庭友好、能促进社会凝聚力的绿色和优质的公共空间。

包容性社会发展司支持推进《新城市议程》的实施,并倡导在设计家庭友好型城市时纳入代际视角。儿童和青年需要安全的城市环境,能够安全上学、进入安全的游乐场和享受安全的娱乐活动(包括体育设施)。各代人,包括老年人和年轻人,以及残疾人和有子女的家庭,都需要无障碍的交通和出行方式。城市规划的代际方案正在取得进展。在地方社区的支持下,城市规划者设计代际活动场地,例如邻近的学校和养老院,以便各代人可以互动并在更大的集体中获得归属感。

我们还强调基层努力的重要性,尤其是落实地方可持续倡议。对此,参与式的预算很关键,使城市居民能够投票支持改善城市生活的项目,例如建造游乐场、公共图书馆和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到目前为止,已有96个城市采用了参与式的规划方法,并收集了空间数据,以增强移民、流离失所者和收容社区之间的社会凝聚力,这使我们备受鼓舞。

夜晚的公寓和阳台,摄于2014年。笔别虫别濒蝉图片

我领导的包容性社会发展司支持研究工作,并就落实《新城市议程》提出政策建议。值此国际家庭日之际,我们将发布一份题为《移民、城市化和家庭层面》的背景文件,从家庭角度讨论城市化并提供相关政策建议。该文件指出,住房政策应该以家庭为中心。旨在解决家庭住房负担能力危机的长期方案,应侧重于增加低收入家庭获得负担得起的住房的机会、重振陷入困境的社区、促进就业增长。

包容性社会发展司还支持民间社会倡议,例如。该宣言旨在动员地方项目,推进提供共享服务的几代同堂的生活安排,满足包括单亲家庭、大家庭和移民家庭在内的弱势群体的需求。宣言签署方承诺提交一份监测报告,提供有关宣言落实的进展情况的信息。自2018年启动以来,已有86个城市和42个区域和地区加入该计划。

结论

实现具有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的绿色复苏,是消除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负面影响的关键途径。通过《新城市议程》,联合国设想未来的城市能提供绿色和优质的家庭友好型公共空间,加强社会和代际互动。土着社区所定义的家庭,以及城市化对土着社区生活方式和土地的影响,是包容性社会发展司特别关注的话题。包容性社会发展司将继续推动实现联合国系统的这个广泛愿景,并将继续提高公众和决策者的认识,使他们重视家庭和各代人在可持续城市发展方面的需要。为庆祝国际家庭日,我们呼吁采取行动,为各代人打造更宜居、更绿色、更可持续的城市。为此,我们还呼吁建立长期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为全世界所有城市家庭投资负担得起的住房、基础设施和公共绿色空间。


本文由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师生翻译?

?

《联合国纪事》不是官方记录。由联合国高级官员以及来自联合国系统外的杰出人才撰稿,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联合国官方观点。地图或文章中所涉界限、名称以及指名,并不代表被联合国官方认可或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