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证据明确地显示:为了避免气候变化的最严重影响,并保住一个宜居的星球,我们必须尽可能地抑制全球变暖,并将这项任务作为当务之急。()
根据《巴黎协定》,各国同意大幅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以确保长期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升幅保持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升温限制在1.5℃以内。()
在第26、27和28届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强调,相较于2摄氏度,如果全球气温上升能够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显着降低。他们还表示坚决努力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颁以内。(缔约方大会成果;)
某月度或年度平均升温突破1.5°颁并不代表世界未能实现《巴黎协定》确立的温度目标,因为该目标衡量的是数十年间的长期温度上升,而不是单独月份或年份的数据。任何单个月份或年份的温度会因自然变率(包括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火山喷发)而波动。所以,长期的温度变化通常以十年为时间单位来衡量。()
即便如此,平均气温在某月或某年中上升超过1.5摄氏度仍是一种早期信号,说明我们已经十分接近长期升温的上限值。它同时也是一声有力的号召,让我们在这关键的十年里提高目标,加速行动。()
全球气温变化通常以一个工业化前历史阶段的平均气温作为基准期衡量,我们选择1850-1900年作为基准期,因为它是最早一个拥有高质量陆地和海洋表面温度观测数据的时期。()
2015-2016年间,首次出现了月均温度比工业化前平均水平高出1.5摄氏度以上的月份,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和当年的强厄尔尼诺自然现象共同导致了这个结果。2023年末至2024年初,全球月均温度异常值再次超过了1.5摄氏度。()
首个月均温度比工业化前平均水平高出1.5°颁的时期出现在2015-2016年期间,这一现象由人为气候变化和一次强烈的自然厄尔尼诺现象共同推动。2023年末至2024年初,全球月均温度异常再次超过1.5°颁。(世界气象组织)
根据的一组科学数据,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是史上首个连续12个月平均温度超过1.5°颁的时期。在厄尔尼诺现象的助推下,全球平均气温比1850-1900年基准线高出约1.52摄氏度。自2015年以来,未来五年至少有一年全球年平均气温超过工业化前水平1.5摄氏度的可能性显着增加,在2015年时,这一可能性还几乎为零。()
据测算,最近十年间(2014年至2023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比1850-1900年的平均气温高出约1.2摄氏度,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2001-2020年相对于1850-1900年的20年平均升温为0.99°颁。()
即使全球气温只升高零点几度,其影响也至关重要。随着地球温度每一次的升高,极端气候事件以及其风险也会加剧。例如,全球气温每升高0.1摄氏度,都会导致某些区域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情况显着增加,农业和生态干旱的强度和频率也会大幅上升。()
将全球升温限制在1.5°颁以下,将显着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不利影响、以及相关的损失与损害。若未能实现这一目标,则会导致包括热浪、干旱、野火、强降水和洪水在内的极端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且危险()。极端高温是所有极端天气中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据估计,2000年至2019年间每年约有48.9万人死于高温()。升温超过1.5°颁还可能触发多个气候临界点——例如主要海洋环流系统的崩溃、永久冻土层的快速融化、以及热带珊瑚礁系统的崩溃——这些都将对人类产生突然的、无法挽回的,危险的影响。()
即使在当前的全球变暖水平下,我们也已经目睹了许多灾难性的气候影响,包括加剧的极端天气事件,冰盖、海冰和冰川的显着减少,以及多次大规模珊瑚白化事件。这些都对人类、经济和自然造成了大范围的伤害()。在过去的二十年里,55个最易受气候影响的经济体就已经遭受了超过5000亿美元的气候损失()。2022年,各类灾害产生了3260万国内流离失所人口,创历史新高,其中98%是由洪水、风暴、野火和干旱等天气相关的灾害造成的。()
至少在过去20年中,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经显而易见,但气候危机仍未得到与其他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同等的对待。气候变化自2000年造成的累计死亡人数将在2024年超过400万。然而,即使这个数字也很可能被大大低估了,因为它仅关注了与气候相关的营养不良、腹泻疾病、疟疾、洪水和心血管疾病,而气候变化实际上是许多其他极端天气事件和公共卫生风险的威胁倍增器。(《自然》;)
许多气候影响,尤其是冰盖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山岳冰川的消失和海洋的酸化,对未来许多世代而言都是永久性的,即使要恢复到当今的状态也需要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时间。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损害,关键在于通过紧急且大幅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气温上升短暂超过1.5摄氏度的幅度和时间。(;)
根据全球模型的路径模拟,将升温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且不超过或仅短暂小幅超过该温度)的路径,需要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2025年达到峰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30年比2019年减少43%,并且在2050年前将达到净零排放。()
然而,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在持续上升并达到创纪录水平。按照当前的排放速度,剩余的“碳预算”——即有50%可能性将长期全球变暖限制在 1.5摄氏度以内的碳排放量(约2500-2750亿吨二氧化碳)——将在2030年前耗尽。(;)
各国根据《巴黎协定》做出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已经让 21 世纪末全球变暖幅度的预估值从3.7-4.8摄氏度降低到2.4-2.6摄氏度,甚至可能更低。虽然这样的成果还远远不够,但表明《巴黎协定》下的集体承诺已经产生了影响。()
在2023年12月举行的第28届缔约方会议上,各国政府,为符合将全球升温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同意提高其国家气候承诺的雄心,并根据最新科学认知,涵盖整个经济体、所有温室气体和所有部门,于2025年实现。()
承诺和净零目标必须以具体行动和落实为支撑。我们需要从现在开始扭转全球排放曲线,还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和消费量,并使其大幅下降。()
有许多解决方案已然存在,其中不少已经成功部署。精心设计的气候政策和经济措施,如果能将减缓、适应和发展路径紧密结合,将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公平、消除贫困,以及保护公众和地球的健康。()
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