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成为一个难民——一个因政治、宗教、经济或战争原因逃离自己国家的人——你所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家而已。你会感觉到自己的一部分身份正在丢失,与家乡朋友和亲人之间的紧密联系也会慢慢消失。你突然置身于一个无人依靠的新环境中。试想一下,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开始新生活需要多大的勇气。

为纪念6月20日世界难民日,联合国学术影响(鲍狈础滨)推出了一系列播客和文章,汇集了来自阿富汗、泰国/缅甸、尼泊尔/不丹、海地和卢旺达的难民的故事。

据联合国难民署数据统计,全球至少有7950万人被迫背井离乡,其中2600万人是难民,这些难民中一半人年龄在18岁以下。将近50%的适龄难民儿童面临失学问题,只有3%的难民学生正在接受高等教育。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东道主缺乏情感和财政支持,且相关政策设计不够完善。

高等教育为难民提供了显着改善生活的机会,从长远看来,这对难民和他们的收容社区都有很大益处。在这本系列文章中,联合国学术影响将讲述奈美、达伍德、艾琳、洛达吉和唐纳多的故事,他们将高等教育作为改善生活的手段。

“在我童年时期,我一直担心军队会来我们家,向我们开枪。

25岁的奈美在泰国西北部靠近缅甸边境的难民营中度过了她的童年。叁十年前,她的父母逃离家乡缅甸,躲避内战。

奈美一家生活在难民营的小“房子”里,这间小屋的墙壁和地板是竹子制成的,屋顶是树叶盖上的,这间小屋和奈美的父母以及叁个兄弟姐妹便是她生命的全部。“我们每天都必须一直思考我们将如何生存,我们要担心有没有饭吃、有没有钱买鞋(……)这些是我在难民营生活中最艰难的部分。”奈美的父母会经常告诉她缅甸的冲突进展,奈美会在半夜惊醒,担心家人可能会因为逃离缅甸而被军队抓走。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学习成为奈美生活的乐趣之一。她从小坚信,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她可以实现“自由独立”,养家糊口,为社会做贡献。但是在难民营内,教育资源非常稀缺,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也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奈美回忆道:“我们接受的教育质量太差了。”

后来,难民营组织方为奈美一家提供了移居美国的机会,他们搬到美国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我终于随心所欲地学习了!”奈美无法掩饰她的激动之情。她和家人以难民身份成功入境美国,一年后申请到永久居留权。那时,14岁的奈美感受到“新生活”的开始。

当然,新环境带来了新困难。奈美不得不从零开始学习英语,花了四五年时间才掌握这门语言。作为家里的长女,也是唯一一个英语流利的人,她有责任帮助父母和兄弟姐妹适应新环境。“我的姐姐是听障人士,她无法为家人做任何事情,我的妹妹还很小,只有11岁,弟弟只有3岁。我必须教他们如何坐火车,给他们做翻译,诸如此类。

奈美会因为这些困难而产生回泰国或缅甸的想法么?当然不会;奈美正在美国接受教育,多年来她一边学习一边照顾家人,获得南爱达荷大学社会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奈美继续深造,在布兰迪斯大学攻读冲突解决与共存硕士学位。

奈美不仅希望通过高等教育实现“自由独立”,还希望找到助力家乡发展的最佳途径。她呼吁世界各地其他难民也抓住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不要害怕拥有梦想,梦想不会让你付出任何代价,但是你需要花时间去追求梦想。你需要尽可能学习更多的知识,接受自己的身份。我们需要勇气接受过去的难民身份,珍惜现在,展望未来。你的人生之旅将独特而精彩。

,聆听奈美完整的故事(英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