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其扩展数字外联和参与度的一部分,联合国学术影响力(UNAI)主办了一系列与学者、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和学生的数字对话,来讨论未来的优先事项、实现这些优先事项的障碍,以及全球学术合作在应对全球挑战中的作用。2021529日,UNAI与复旦大学一起举办了其数字对话系列的第一场中文网络研讨会 —— "来联合国上班"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全球性多边国际组织,联合国(UN)欢迎所有成员国的公民申请其开放职位,并激励人们共同努力来建设一个人人共享的更美好的世界。2021年5月29日,UNAI和复旦大学共同举办了名为 "来联合国工作 "的中文网络研讨会。鉴于与会者不同的教育背景和职业经历,本次研讨会探讨了一些在联合国最常见的职业道路,特别指出了如何获得联合国的工作机会,各位嘉宾们还分享了自己的个人联合国职业生涯。

联合国管理战略部人力资源政策官于巍先生从宏观层面对联合国工作的概况、加入联合国组织的途径等进行了介绍。他的个人职业座右铭是 "我们为服务世界的人服务"。首先,于巍先生介绍了联合国工作人员的职级分类并详细对比介绍了和。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中国籍国际公务员在联合国机构中长期代表性不足,为了帮助更多优秀中国年轻人加入联合国的队伍,于巍先生强调,国内的各大机构需要根据联合国系统选拔、培训人员的特点,加强对联合国招聘体制的研究,强化潜在应聘者面试环节的培训,培养出一批能够在多元价值体系中成功与他人沟通、合作的青年候选人。

所长黄京波博士围绕自己二十年来的联合国工作经历,向大家展示了在联合国工作的无限可能性。在二十余年的联合国生涯中,她一共在4个工作地点,5个联合国机构服务,经历了7次升职。从研究工作到联合国内网系统()的新闻编辑工作,从组织策划联合国员工内训再到在联合国大学开展研究,黄京波博士一直有一个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即始终从事与教育、培训、研究的工作。她提到,在联合国谋求职业可能意味着必须牺牲很多东西,而且必须准备好接受艰苦的考验。最后,她总结道,始终保持“联合国情怀”,并在此基础上抱持充足的好奇心,才能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带来无限可能性。

复旦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章琪同学则以自身赴的实习经历为例,介绍了参与的流程与注意事项。她提到,她是通过联合国工作人员甄选系统来申请她的第一份联合国实习机会的。在六个月的实习期间,她不断提高自己在国际工作环境中的能力和适应性,以及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同时对多边主义和可持续发展有了更多的个人体验。要想获得联合国的实习机会,章琪建议在申请过程中需要明确职位要求和自己的能力之间的对应关系。她说,联合国采用的基于能力的面试的核心原则是 "你过去的行为是你未来表现的最佳指标"。

传播负责人李希女士介绍了联合国驻华系统的总体情况,并具体介绍了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办公室的工作内容。她提到,联合国驻华机构在政策制定上一直努力与中国政府的政策保持协同,如今的工作目标也逐渐从发展问题转移到发展经验的国际交流和推广上,包括通过 "一带一路 "倡议和南南合作。除了之前各位嘉宾提及的联合国正式职员、实习生以外,她还提到并解释了这一入职渠道,并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入到联合国的工作中。此外,她特别提到自2021年1月常启德先生担任联合国驻华协调员以来,他便特别注重联合国机构在中国的形象传播,主动参与媒体活动,以期激励中国年轻人参与到全球合作的浪潮当中,这也为青年加入联合国大家庭提供了新的契机。

随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出国留学选培部副主任杨祥义介绍了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留基委”)资助赴联合国实习的有关项目和管理机制。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奖学金资助机构,留基委目前已经与17个国际组织形成定向合作,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实习或初级专业人员项目的初级专业人员岗位,同时也全年无休地进行自有渠道岗位资助申请的审核工作。最后,杨先生总结了在联合国工作的一些关键因素,包括要有联合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掌握多种技能和多种语言,理解多元文化,以及敢于陈述自己的观点。

嘉宾发言环节后,联合国全球传播部新闻和媒体司司长姜华女士结合自己在南苏丹、利比亚参与维和行动的经历,分享了自己对全球治理和国际组织工作的理解。她表示,国际组织工作不一定代表着高大上和舒适的办公室环境,也需求青年学生脚踏实地,积极参与实地项目和田野调查,到世界各地感受和参与多元文化氛围和不同类型的社会发展。

最后,在会后的自由交流和提问环节,与会者主要就入职测试和考试、实习生留用和后续工作申请、工作岗位设置和申请之前的准备等问题进行了提问,得到了各位嘉宾的详细解答。

观看中文网络研讨会。